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原动力 河南省产业发展硕果累累
- 时间:2012-10-12
- 来源:
亿万先生软件(来源:人民网 作者:不详)
回眸“十六大”以来,河南省产业发展硕果累累:2011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1.4万亿元,居中西部首位。其中,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00亿元,同比增长20%。
步入“十二五”后,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着力点。
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提出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科技创新是关键。
正如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的,科技创新是动力,科技创新是活力,科技创新是民生,科技创新是未来。科技创新,决定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效。
创新转变产业结构
2006年,省政府设立了“重大科技专项计划”。
“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科技资源,针对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攻关,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省科技厅厅长贾跃说。
截至目前,河南省共启动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90项,项目总投资268亿元,预计新增产值1243亿元。其中已完成的重大科技专项37项,实现新增销售收入549.13亿元。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的目标明确: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增强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河南省煤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比重大,靠拼资源的外延式扩张没有出路,只能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目前,全省水泥产业已全部采取了新型的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电力产业全部实现了升级改造,电解铝产业整体装备工艺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
与此同时,河南省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装备在西电东送、高速铁路、载人航天、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应用。
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告诉记者,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玉米、棉花三大农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良品种都出自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玉米新品种“郑单958”分列我国小麦、玉米推广面积第一位,为河南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创历史新高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作为河南省首家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的高科技企业,许继集团年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18亿元迅速增长到2010年的131亿元,其中新产品对销售收入的贡献率每年都在70%以上。
“自主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许继总裁、党委书记李富生对此深有感触。企业是创新主体,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更是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的关键。
河南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2008年,河南省政府恢复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实施了126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有力引导和支持了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现在,河南省已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3家,数量居中西部地区前列。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19家,高新技术企业624家,涌现出许继、中信重工、华兰生物等一大批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2011年,河南省有11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占全省新上市企业数量的85%。
数据显示,近5年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是2007年的1.78倍,年均增速20%以上。
“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河南省重点引领了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锂离子电池、生物疫苗、风力发电装备、电动汽车、盾构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组建了风力发电装备、轨道交通等19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评价,在此基础上,河南省将培育出未来的河南高新技术产业“航母”。
创新强化发展根基
从“河南制造”到“河南创造”,是河南省产业创新水平实现根本转变的重要标志。
一组数字让人欣喜
2006年以来,河南省年专利申请量分别跨过了1万件、2万件、3万件三个大关。
2009年,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万件大关。
2011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达34076件,专利授权量19259件,分别是2006年的2.9倍和3.7倍。
除了专利数量,以企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数量,也是衡量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全省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已从2007年的360家发展到现在的1319家,其中国家级66家。2010年,河南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并迅速增加到目前的7家。
“河南省已基本形成了以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国家、省、市三个层次相互连接的研发创新体系。目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480个,其中90%建在企业,大大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黄布毅表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力带动了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能力的提升,将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原动力。
上一篇:南方电网—十年跨越保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