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时间:2014-06-12
- 来源:
亿万先生软件(来源:中研网 作者:佚名)
信息产业定义
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生产与信息传输四部分。软件为二者的交叉部分,其中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及各种公用软件平台属于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范畴;而应用软件则属于信息服务业的范畴。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价值降低快。电子产品涉及面广,与国民经济各方面均有密切关系。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对国民经济贡献作用日趋突出。加入WTO 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技术、产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等均取得了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第一生产及进出口贸易大国,许多电子产品全球产量第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是世界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产业大国地位更加稳固。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地位不断凸显,产值、市场位居全球前列。2001年至2011 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从0.82万亿元增长到9.3万亿元,增加11倍,年均增速27.5%。2011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74909亿元,同比增长17.1%;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18468 亿元,同比增长35.9%。2011 年,我国彩电、手机、计算机等主要电子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2 亿台、11.3亿部和3.2 亿台,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均名列世界第一。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工业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出口创汇最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2011 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投资增速分别高于我国工业行业平均水平2 个和近20 个百分点。行业收入、利润占全国工业比重分别达到8.9%和6.1%。进出口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1292 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1%。其中,出口6612 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8%;进口4680.3 亿美元,同比增长11%,占全国外贸进口额的26.8%。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940 万人,比2010 年新增60 万人,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4.9%。上缴税金1245 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高出全国工业水平6.2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趋突出。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软硬件比例逐渐趋于合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以高端装备制造生产为主开始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以军为主转向军民结合阶段;“命系彩电”以消费类电子制造业为主阶段;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又转向以微电子、计算机及通信产品大发展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我国信息产业又进入数字化及多元化的转型升级新阶段。加入WTO 的2001年,我国信息产业还是以制造业为主。2001年,我国计算机、通信等投资类产品,家用电子产品及电子元器件的比重为49.2∶25.7∶25.1。软件产业规模很小,没有单独统计。此后,我国逐步加大软件和服务业的投资及政策支持力度,软件及服务业的比重逐步提高。到2011 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收入比重已近20%,在软件业中,服务化趋势明显,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分别实现收入1864 亿元和3028 亿元,占软件业比重分别为10.1%和16.4%,我国软硬件比例逐步趋于合理。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今后20 年光通信、广泛互联、普遍计算、传感器、信息网络五项突破性创新技术对电子信息产业将产生广泛影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正处在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微电子技术正在孕育新的突破;计算机技术向多极化发展;数字电视大规模普及应用,传统家电与信息技术融合成市场新“热点”;下一代通信技术走向大规模应用;下一代互联网将成为主流;网络家电、光电子产业、新型电子材料正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软件产业向网络化、外包服务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我们正经历从语音到数据、从模拟到数字、从固定到移动、从电路到IP 网络、从广播到交互、从分发到共享、从管制到开放的技术和制度转型期。重点提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有效提升技术含量高的电子产品比重,减少高端产品和关键产品进口依赖程度,从根本上缓解IC、新型元器件、软件等高技术、基础产品对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从电子信息大国向电子信息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