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力行业的三大痛点
- 时间:2015-01-21
- 来源:风雷网
社会痛点一:新能源占比持续增加与西北部能源无法大规模外送的矛盾
特高压的建设契合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按照国家电网特高压建设的规划,到2020年保证5.5亿千瓦清洁能源送出和消纳,每年可消纳1.7万亿千瓦的清洁能源。
习主席承诺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需要我国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建设。按照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持续增加,2013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为9.8%,按照规划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1.5%,2020年达到15%,2030年达到20%。而从我国目前非化石能源的开发量来看,未来非化石能源占比的提升将主要依靠光伏、风电、光热等新能源占比的提升,而光伏、风电等的波动性决定了需要具有更大容纳能量的电网来支撑输出。特别是习主席在APEC会议期间与奥巴马会面时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的承诺,对上述目标的兑现提供了背书。
我国新能源建设大规模上马,特别是最近几年新能源增加较快,在新能源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苦恼,就是新能源快速增加与外送电网建设滞后以及调峰电源短缺的矛盾愈发严重。以甘肃省为例,光伏和风电总装机容量已大于省内最大负荷,可再生能源占比已与德国相当,而当地负荷有限,可再生能源电量无法实现大部分就地消纳,因此需要通过电网进行远距离输送。
中国现有电网无法容纳波动比较大的新能源太高的占比,因此需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1)一方面加大灵活调峰电源的建设以及加快储能技术的突破,而我国灵活调峰电源稀缺,制约了新能源的大规模外送。目前来看,这两种方式一方面突破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受到比较多的条件制约(比如气电成本较高,抽水蓄能受地理条件制约)。(2)加快外送通道的建设。目前来看,大规模增加外送通道建设是解决我国新能源占比大幅增加的重要途径。
社会痛点二:中东部持续雾霾与中东部能源消耗持续增加的矛盾
特高压的建设契合国家“大环保战略”,按照国家电网特高压建设规划到2020年,减排二氧化碳14.2吨,减排二氧化硫150万吨,相对于2010年电力行业对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将降低31%中东部雾霾严重,环境冗余度差,已经引起高层重视。雾霾锁城严重,严重影响到居民日常生活质量,引起了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从北京历年的PM2.5数据来看,污染严重,绝大部分天数都到达100mg/立方米。此外根据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的数据,目前东部地区火电装机已经达到3.2亿千瓦,长江沿岸平均每30KM一个电站而在江苏的局部江段每10KM就一个电站,华东地区单位面积火电装机密度为西北地区的16倍,东部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西部地区的5.2倍。
未来中东部地区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电量消耗将持续增加。虽然有部分产能开始往西北部转移,但是从未来很长时间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中心依然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且电量消耗将持续增加。按照国家电网和相关专家对电力流的分析,2020年预计东部受入电力346.1GW,2011-2020年新增电力流288GW。
在中东部等地能源消耗持续增加的同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始禁止新建火电,特别是北京和天津开始减少火电装机,北京甚至要求把所有的煤电全部搬出北京,能源消耗持续增加与环保压力加大的矛盾进一步深化。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同时部分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减少燃煤电站数量,减少的部分通过燃气电站和外送电力来解决。
在解决上述矛盾的压力下,京津冀鲁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始规划加大外送电的比例。根据国家电网和专家联合测算到2020年,京津冀鲁地区接受外来电力规模将达到7500万千瓦左右,占2020年最大负荷的三分之一。2020年长三角电力流情况为,江浙沪地区将接受新增区外送电3300万千瓦,共计接受电力8200千瓦左右。2020年珠三角电力流情况为,该地区将新增送电规模1400千瓦,共计接受电力3250万千瓦。以北京、天津为例,北京计划关停所有的燃煤机组,除了部分用燃气电站替代外,其它主要的电力需求通过外送电力来满足,北京到2017年外送电的比重提升到70%,天津有现在的17%提升到2020年的40%。
由于我国资源禀赋地和负荷地远距离分离,传统电压等级电网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电力外送的需求,特高压建设的迫切性加强。我国60%以上的煤炭资源集中在“三西”为代表的大煤电基地,70%以上的水电资源分布在西南地区,60%以上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区域,而我国60%以上的用电负荷集中在东部区域。资源负荷地和资源禀赋地的距离基本都在800公里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000公里。而现在的500KV及以下的主干网的输送距离普遍小于800公里,已经无法满足大范围配置电力的需求。
社会痛点三:电力设备行业产能过剩与走出去艰难的矛盾
特高压的建设符合国家“一路一带战略”,是我国电力行业走出去的铭牌,是我国2015年保增长的重要可选项。
我国电力设备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对于电网设备来说,除了500KV以上电压等级设备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生产外,其它电压等级的生产企业众多、地域割据、产能过剩严重,制约了企业盈利能力的释放以及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目前我国变压器和开关企业都有上千家(以变压器为例,目前国内变压器产能在30亿千伏安,而需求在14-15亿千伏安),主要集中在中低电压等级,而按照国家电网的投资来看,以110KV-550KV电压等级的投资在持续下滑,国内过剩的产能急需找到新的路径来予以消化。
特高压建设给了国内电力设备企业后来居上的底气,国内电力设备企业在特高压建设的带动下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出口金额持续放量,2012年输变电设备出口已经超过530亿美元。但是从出口类比的占比来看,主要还是以线缆和低压电气的为主,随着特高压建设对我国电力设备技术的提升,未来高电压等级、高附加值的变压器、开关等的出口将大幅增加。
特高压成为国际标准,成为电力设备走出去的铭牌,而在中国大力推动“一路一带战略”的指引下,在国家电网加快推动能源互联、加快国际化拓展的步伐的情况下,对于我国电力设备的出口提速将产生重要支撑。
2010年国家电网提出了7大类77项标准构成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体系,成为国家标准;2013年国际智能电网大会上,我国的特高压技术成为国际标准。正式完成了后来居上,完成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对全球的引领。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带动沿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国家的电力建设需求将出现持续增长。考虑到丝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电网建设相对落后,再加上这些国家本土设备企业技术落后、供应能力有限、进口依赖度高,这给技术上有明显领先优势的中国电力设备企业带来了可观商机。
此外,国家电网在2004年提出国际化战略以来,陆续在海外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14年底,国家电网境外资产达到298亿美元,是2009年的17倍,年投资回报率在12%,并获得国家“走出去”专项奖励2.8亿元。
国家电网有望主导全球能源互联,国家电网年度工作会议提出对四条国际特高压线路建设开展前期工作,为全球能源互联迈出坚实一步,同时也呼应了国家“一路一带走出去战略”。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在多次大型国际会议上提及要构建全球“能源互连网”,总经理舒印彪在APEC会议期间提及要加快与西亚五国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在国家电网2015年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及开展四条国家联网特高压的前期工作。四条线路包括:哈萨克斯坦-南阳∓11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俄罗斯-河北霸州∓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蒙古-天津和新疆伊犁-巴基斯坦∓800KV直流工程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