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 新能源篇】时势大好 难险增多
- 时间:2015-03-04
- 来源:中电新闻网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掀起了一轮发展热潮。在持续几年的迅猛发展之后,特别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一方面是在大气污染和减排目标压力下,新能源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未来从替补逐渐走向替代,将面临其他各类能源的竞争,市场消纳压力更趋严峻。
事实上,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新能源发展问题早已成为讨论焦点。保障新能源电力可靠并网、推进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并网工程建设、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这些“两会”热点的背后,是对日益凸显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是对人民大众呼唤天蓝、地绿、水净美好环境的迫切需求的回应。在“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中,加快新能源产业调整转变的时代课题已然破题,立足经济新常态下的新能源发展探路之旅由此启程。
环境压力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能源行业也进入了新常态。同时,随着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特别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能源转型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主题。
“目前我国在积极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50%的目标的同时,已经提出了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达到20%的目标。这又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 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介绍,根据初步分析,在加快水电开发、大力发展核能的情况下,到2030年我国还需要风电装机、太阳能装机分别达到4亿千瓦左右,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这个估计还是保守的。能源结构转型应该要进一步加快,我想新能源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目前,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任务已基本清晰,产业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据悉,到2020年,我国风电和光伏装机分别达到2亿千瓦和1亿千瓦。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内,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将分别新增约1.1亿和70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更应当看到,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能源发展模式应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转变。”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方正认为,未来,新能源产业低碳、清洁、高效、可再生等优势将更加突出,新能源产业大有可为。
与传统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当前,我国电力需求增速下降,电源的增速已明显大于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速,电力行业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今后一段时间,风电等清洁能源从替补逐渐走向替代,既要保持发展的刚性要求,也要面临其他各类电源的竞争,市场消纳压力加大。
与此同时,近年来,与新能源疾驰脚步相随而来的产能过剩以及并网消纳难的问题也早已显现。尽管国家政策红利不断向可再生能源倾斜,但是“三北”地区的弃风、弃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说明新能源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对与化石能源的博弈和利益调整。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阵痛。”史立山指出。
我们还应看到,在新能源进入全面规模化发展阶段后,当前基于传统化石能源和计划模式建立起来的电力运行管理体制,与新能源规模化发展还不相适应。弃风弃光等问题的出现就是当前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典型体现。
业界也在反思,国内新能源产业最根本的问题还在自身。“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最初,很容易在外部条件非常好时,越过上限进入超速发展的轨道。”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看来,盲目扩张和产能过剩的病根其实早已埋下。
在新能源“促应用、扩内需”已无异议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应用方式”或将成为“两会”代表委员进一步关注的焦点。我们还期待,面对今后该如何结合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建立适应波动性电源规模化发展的电力运行管理体系,以及如何探索形成符合市场的新能源发展商业模式,使其最终可以不依赖扶持,与传统能源平价竞争等问题,“两会”代表委员能给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上一篇: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极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