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进入共同行动新阶段
- 时间:2017-10-10
- 来源:经济日报
“朋友圈”逐步扩大
面对世界能源发展面临的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挑战,2015年9月26日,我国发出“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2016年3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立,成为首个由中国发起成立的能源国际组织。
两年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全球140多个国家出台了能源发展政策,在促进发展,加强电网互联,提升电力化水平等方面,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作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战略,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和行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说。
两年来,相关规划研究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了100余项课题研究,编制了标准规划体系。开展了全球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评估和计算。绘制了首份全球骨干电网接线图。明确了各大洲电网互联的总体格局思路和重点任务,发布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白皮书,实现了从理论到规划的重要突破。
两年来,国际合作全面展开。共与47个国家和地区,150多个政府、企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非盟、国际水电协会等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备忘录和联合申明。在电网互联规划,清洁能源开发,联网过程建设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高端、务实、多元的国际合作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两年来,合作组织加速发展。会员数量增加到300多家,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全球网络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组建经济基础研究院,成立咨询顾问委员会和技术学术委员会,开展跨领域跨行业合作。研究实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世界能源变革转型的重要力量。
建设条件已经具备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能源领域前所未有的全球合作。这本身就是一项创举,面临的都是新领域、新课题和新挑战。唯有依靠创新才能促进发展、破解难题。”在刘振亚看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条件已经具备。
从资源角度看,全球水能、陆上风能、太阳能理论开发潜力分别超过100亿、1万亿、100万亿千瓦,仅开发万分之五就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从技术上看,特高压输电技术先进成熟,清洁能源发电技术不断进步,智能电网技术广泛应用;从经济性角度看,风电、光伏发电成本过去5年分别下降30%、75%,并将持续快速下降。到2025年,新能源竞争力将全面超过化石能源;在市场需求方面,预计2016年至2050年,全球电力需求将从24万亿千瓦时增长至73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1%,20%以上需要跨国跨洲配置。
“应该说建设方案的提出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已有的技术、经济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实际上,我们经过两年来的工作,信心更加足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展局副局长张义斌说,从外部环境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共识逐渐加深,我们的朋友圈是在逐渐扩大的。从合作途径上看,随着事业的往前发展,从我们现在单方行动变成了多方行动,而且是逐渐成为一些国家的自觉的行动。
近年来,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已经成为整个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一个重要示范。例如,中国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长度达到3.5万公里,变电包括换容容量3.6亿千伏安,年输送电量超过4000亿千瓦时,成为中国跨省、跨区能源输送大通道,对大气、环境治理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我国在智能电网建设和清洁能源装机方面都已走在世界前列。
将加快实施一批电网互联互通项目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项影响人类未来的重大系统工程,无疑还将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我觉得首先还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从全球来看,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一样,特别一些欠发达地区,比如非洲、东南亚等等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对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我们推动、推广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理念传播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近年来,虽然我国能源互联网相关技术、装备已经取得了一些本质性的突破,但在局部还有很多技术需要持续创新,比如能效的提升、智能化程度提升、装备制造工艺水平整体的提升等。
“全球能源互联网项目的推进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张义斌认为,要运行好全球能源互联网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系统,需要在市场交易、机制、调度等等方面需要做大量的突破性的机制设计工作。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是态度上的支持,更需要在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支持,甚至是一些政治上的合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费志荣透露,下一步,中国将稳步推进国内能源互联网建设,优化电网布局,提高国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快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积极研究提出配套政策措施,为能源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预留充足发展空间。
此外,还将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条件成熟、效益显著的清洁能源开发和电网互联互通项目,进一步完善和扩大现有油气战略运输通道,加强与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电网的联网规划研究